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顏翔林
Title
永恆悲劇與主體救贖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1月20日, 第10卷第1期, 第131-142頁
Keyword
悲劇;自然法則;意識形態紛爭;主體慾望;心靈衝突;理性救贖
Abstract
摘要 : "悲劇"概念並不限於美學領域,也可以延伸到哲學和社會學領域,它是一個廣義的範疇。在邏輯劃分上,可依據質的原則,將悲劇劃分為自然性悲劇、社會性悲劇、精神性悲劇;也可依據量的原則,將悲劇歸納為個人悲劇、群體悲劇、國家悲劇。從悲劇的價值內容和審美意義的視角來考察,它一方面包含著英雄與群體的命運、英雄與道德的交融等社會意識形態,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的矛盾衝突;而悲劇主角或英雄偶像,既是道德原則的典型代表,也是審美意象的符號象徵。西方古典主義悲劇理論在強調悲劇和命運的邏輯關聯的同時,蘊藏著悲劇的偶然性和個別性概念,卻忽略悲劇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內涵。首先,人類的悲劇命運受自然法則的宰制,這是悲劇依據的第一法則和第一要素,也是悲劇產生的根本性原因和最廣泛因素。換言之,因為自然法則的規定性,決定了每一個生命個體在本體論意義上的悲劇命運,也相應決定了人類在總體意義上和普遍性意義上的必然性悲劇結局。其次,歷史與意識形態的紛爭製告了人類最廣泛和最眾多的悲劇,它們既是邏輯原因也是必然結果,既是普遍現象也是客體本質。就藝術文本而言,最眾多最深刻的悲劇類型也是社會性悲劇。最後,主體慾望主要包括權力、金錢、情色這三大要素,分別構成了生命過程中的黑色陷阱,也即是造成悲劇的三個淵藪。在現代與後現代的歷史語境裏,悲劇模式呈現在主觀和客觀兩大層面。在主觀層面,其主要構成是,人性異化,慾望膨脹和倫理沉淪,傳媒與消費密切結盟並強化"娛樂至上"的流行社會意識。在客觀層面,地球的環境日趨嚴峻並不斷惡化,還有科技宰制和知識壓抑,經濟杠杆與社會分層。儘管悲劇是主體慾望的投影,與人類的歷史如影相隨,因而人類無法完全阻止悲劇的生成,也無力絕對地消除悲劇產生的主客觀原因,但人類可以節制和疏導主體的慾望,憑藉主體的自我救贖,努力減少並化解社會矛盾,理智地調和與消弭不同種族、宗教、國家之間的暴力衝突,儘量減少悲劇產生的動因與契機。這樣的話,人類的未來才能相對美好。 段落標題: 1. 古典而彌新的論題 2. 自然法則的規定性 3. 歷史與意識形態的粉爭 4. 主體慾望與心靈衝突 5. 現代、後現代的悲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