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郭衛東
- Title
- 清代西方毛織品輸華研究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19年8月, 第9卷第3期, 第467-481頁
- Keyword
- 清代;英國;毛織品;進出口
- Abstract
- 摘要 : 由於紡織品關係到每個人必需的衣被穿戴,再加上體質輕薄、需求量大,因此,它的世界性遷移自古有之,出現了一條條歷史悠遠的絲綢之路、皮毛之路、棉花之路。在清代中期,毛呢開始成爲歐洲輸華商品的大宗。此物也是英國等西方國家少有的能夠拿出成體量的本國產品。而英國在前工業革命時代,還絕少有其他自產的替代品。在毛織品輸華問題上,顯露出的是多國參與、此消彼長的格局;最後的結果是,英國人勝出。原因在於,毛呢生產在英國歷史悠久,被譽爲“民族工業”,花色繁多,是英國長期出口的最大項,“圈地運動”之後更是如此。這既是國情使然,也是其傾力發展經濟優勢強項和着眼於國計民生的國策必選。從歐洲牧場上的羊群到中國的毛呢消費者之間存在着長鏈條的經銷商,生意場上每個環節裏的每個人都期盼從中分一杯羹。毛呢經銷,分別由外商和華商各自負責一程。中國茶葉爲西方求購,毛織品卻不是中方必需,不平衡貿易與生俱來。清代西方(特別是英國)毛紡織品輸華,證明全球化自始便不是單向度的,而是多維度的交流。其間,大宗貨品的世界性流動值得關注,個中演繹着列強競逐與商品替代,東印度公司與散商換手,行商定價話語權的漸失,乃至國勢強弱的轉移。然而,到了鴉片戰爭前,毛織品的輸華卻出現了銳減,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棉花經濟的崛起和棉布的替代。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前期開展的工業革命,建立了棉紡織大機器生產體系,棉進毛退的背後是機器與手工的競爭,它完成了一個時代的更替。二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壟斷權在1833年被廢止,一舉改變了毛織品與茶葉捆綁銷售的行銷模式。嗣後,英國毛呢在中國成爲了小眾享用的奢侈品。 段落標題: 1. 出產品種 2. 輸入用途 3. 經銷商人 4. 關稅走私 5. 虧本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