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胡安寧
Title
人心可以計算嗎? : 人工智能與社會科學研究之關係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7年11月30日, 第7卷第4期, 第588-593頁
Keyword
人工智能;計算科學;社會科學;神聖——世俗
Abstract
摘要 : 隨着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普及,社會科學的量化研究也逐漸試圖採用以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爲基礎的新興研究手段,來處理過去無法處理或者忽視了的研究議題。與傳統以“詮釋”爲導向的統計分析相比,基於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量化分析手段更加注重模型的預測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處理好人工智能技術與社會科學研究的關係就顯得尤爲重要。解決這一帶有方法論性質問題的途徑有三條:其一,基於現有的量化研究方法論文獻,對“傳統”的基於統計模型的量化研究範式與正在興起的基於演算的量化研究範式進行對比,釐清“詮釋”與“預測”所代表的不同研究範式。其二,從計算科學的角度,對人工智能技術上的局限性進行討論。不僅要指出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分析方法在處理非模式化問題上的困境,而且要指出,基於人工智能演算法的分析技術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它各自爲戰,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思考能力。其三,回到社會學家塗爾干的“神聖——世俗”二分法論述,從社會學理論思辨的角度對人工智能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預測分析進行評價。具體而言,世俗領域的指導原則是理性化原則,因此,世俗生活需要個體具有馬克思•韋伯所闡釋的工具理性,這可以通過演算法來預測。與之相比,神聖領域涉及超驗的、永恆的、完美的存在。這種存在無法用理性來衡量,甚至衹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以演算爲基礎的人工智能技術無法對超驗的神聖領域進行模擬。唯有通過人類活生生的感受,纔能夠體驗、理解,達到一種通感,而這恰恰是社會科學的重要人任務之一。故而,基於人工智能的預測僅僅局限於世俗領域而非神聖領域,對人類理性計算的模擬和程序設計並不能夠對超驗的神聖價值提供指導。社會科學研究者在對新興技術手段持開放態度和胸襟去接納的同時,也要對人工智能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保持一種審慎的樂觀態度。 段落標題: 1. 社會學量化統計模型的“解釋”屬性 2. “人心難測”:計算科學的視角 3. “人心難測”:社會學的理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