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胡大雷
- Title
- 禮崩樂壞下“修辭立其誠”的變型 : 兼論文學文體生成的歷史邏輯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15年4月, 第5卷第2期, 第120-130頁
- Keyword
- 修辭立其誠;從“言”到“筆”;文學文體生成
- Abstract
- 摘要 : 文字產生之後,從“口出”到“筆書”有了物質依據,所謂“修辭立其誠”也會有所保障。“修辭立其誠”在官民之間即書契,其作用就是“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百官治事有文字依據,萬民遵法有文字指示。但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隨着禮崩樂壞,“修辭立其誠”開始面臨挑戰並產生變型。其一,“修辭立其誠”經受着人神對話的考驗。當時,人神對話就有許多“諛辭巧語,虛文蔓說”、“飾僞行詐”而不“修辭立其誠”的情況,人們通過文字載錄、依仗文字來達到“修辭立其誠”的目的,讓祝史對鬼神所說的承諾有所驗證,真正實現“薦信”。其二,“修辭立其誠”又經受着人與人關係的考驗。人與人之間講誠信而有所依憑、有所驗證,這就要定盟,以“修辭”來“定其誠”,但禮衰樂微的現實,使得在訂立盟約之事上已做不到彼此都“修辭立其誠”了。焚燒盟書、僞造盟書、違約的情況多有出現。其三,《春秋》記事以及“齊國太史簡,晉國董狐筆”的事例表明,“修辭立其誠”在“史”的撰作中又有着“實”與“義”、“法”辨證關係的糾結——既要合乎事實的“實”,又要合乎判斷事實的“義”或“法”。“修辭立其誠”的變型,體現了史學的發展。其四,“修辭立其誠”還面臨着日益成熟了的語言文字表達技巧的挑戰,臣下的“譎諫”或莊子的話語就是以不實話實說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修辭立其誠”的變型,從而有了文學文體(例如,賦、寓言等)合乎邏輯的生成。 段落標題: 1. 文字應用與“修辭立其誠” 2. “修辭立其誠”與人神之間 3. “修辭立其誠”與盟 4. “修辭立其誠”與史 5. “修辭立其誠”與文學文體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