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王貞平
Title
口頭溝通:隋唐時期亞洲外交的多個側面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6年4月, 第6卷第2期, 第199-213頁
Keyword
古代亞洲;口頭外交;信息溝通;可信度;譯語
Abstract
摘要 : 口頭溝通,是各國外交活動中傳遞信息、搜集情報、提高本國國際聲望常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李淵草創天下時,曾遣能操突厥語的使節,爭取對方的軍事支持。唐初突厥大軍威逼長安,李世民操“胡語”與頡利、突利兩可汗對話,勸退敵兵。劼利再次進犯時,李世民在渭水便橋先與他“隔水而語”,繼而單獨密談,化解了危機。在慣常外交活動中,口頭溝通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外國使節到達中國後,需要與地方官員溝通協調,闡明來訪意圖,申報隨員人數、攜帶物品數量,以便獲准前往京城時,要晉見皇帝,遞交國書,出席宴會,參觀,購物;在這些活動中,都需要以問詢、奏對、口具等口頭方式與東道主互通信息。這就使得口頭溝通在外交溝通方面,與對外詔書、敕旨、制書和外國國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實質在於,外交信息得傳遞與搜集往往是以口頭方式進行,或者書面與口頭並用。即便是在傳遞書面信息時,也常常先以口頭方式向對方通報相關內容。因此,外交溝通的慣例,是口頭與書面並重,在某些情況下更爲偏重口頭溝通。口頭溝通還爲外交活動得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手段和折衝、迴旋的空間。沒有口頭溝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得外交。但是,中外使節所傳達的口信,並非完整、準確地反映了本國君主得意志。它與書面信息得內容,會有一些出入,有時也會有誇大不實之處;外交信息在傳譯過程中還會發生失真,甚至被扭曲。原因在於,首先,外交活動得本質是涉外官員利用一切手段爲本國爭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他們的口頭信息中難免要摻雜虛假不實得成分。其次,涉外官員或出於私利,或爲了避免外交摩擦,以便順利完成使命,都有可能在口頭溝通時故意歪曲來自或發往外國的外交信息。古代亞洲外交得發展,會由於這些原本即是虛假的、或是在傳遞過程中被有意扭曲了的口頭外交信息,而增添了更多的變數。 段落標題: 1. 隋末、唐初重大對外交涉中得口頭信息溝通 2. 唐王朝外交活動中“譯語”(翻譯)的職能 3. 隋唐地方、朝廷官員與外國訪客間的口頭信息溝通 4. 唐使在對外交涉中得口頭信息傳遞活動 5. 日本、朝鮮半島諸國及渤海之間的口頭信息溝通與情報搜集 6. 外交溝通中的“不以實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