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王小林
Title
日本“新訓詁學”及其潛在價值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6年7月, 第6卷第3期, 第519-527頁
Keyword
訓詁學;日本新訓詁學;京都學派;新語文學
Abstract
摘要 : “訓詁學”在中國學術史上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乾嘉樸學不僅在中國得到傳承,還流傳到了日本,通過羅振玉、王國維等對近代的京都學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訓詁考證之學在1940年代的日本還經歷過一次寧靜的革命,並誕生出了“新訓詁學”。它先是在日本學者往來的書信中,經過理性而睿智的討論之後,又被其他京都學派的學者納入研究之中。從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他們的方法與舊訓詁學“用今天的語言解釋過去的語言”不同,而是從語義學角度出發,將每一個概念置於語義的“場”(field)中來考察。由於在文本中每一個概念都被組成其“場”並被其他詞語所包圍,因此,詞語的意義必須通過與之相關聯的詞語之間的關係來把握。事實上,這種方法就是讓文本本身來解釋其本身的意義。這種方法在對其他文獻的應用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如果說傳統訓詁學的終極目標實在表層和制度的層面確認文字意義,那麼,“新訓詁學”則是對這種限制和束縛的徹底突破。它擺脫了籠罩於文本解讀周圍的傳統神學乃至單一的意識形態的權力氛圍,將傳統訓詁學“實事求是”的方法與近代西方語言學理論相結合,以文本爲中心,運用一切人文及社會科學的最新方法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詮釋,最終還原事實,認識本質。借用西方學者的話來表述,就是在“確保其從神學中分離後的、作爲哲學的主體性”的同時,“拒絕所有形而上學的背景,建立擁有批判權利的獨立的知識體系”。由此看來,今天人們所從事的訓詁之學,都可以嘗試運用“新訓詁學”的方法,透過文本呈現的規律、結構、差異,來探究文本的原始形態、意義和本質。這樣,既可以增強人文學研究的深度,也能夠拓寬人文學研究的廣度。 段落標題: 1. “新訓詁學”的起源 2. “新訓詁學”的方法 3. “新訓詁學”在人文科學研究中的潛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