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王元周
Title
朝鮮的清錢通用與革罷 : 宗藩體制下市場的整體性及其局限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1月20日, 第10卷第1期, 第37-47頁
Keyword
朝鮮;宗藩體制;銅錢;清錢通用;清錢革罷
Abstract
摘要 : 明清時期,白銀流通體系的形成推動了東亞貿易體系的發展,而白銀流通體系背後,也還存在著銅和銅錢的國際流通。朝鮮半島通用銅錢較晚。從高麗後期以來,銅錢屢鑄屢廢,到18 世紀纔普遍通用銅錢。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於朝鮮產銅較少,絕大部分依賴從日本進口。朝鮮的銅錢鑄造數量受制於日本銅輸入的多少和價格。由於朝鮮國內市場幾乎不用銀,而銅供應不足又導致銅和銅錢價格較高,所以從銀錢比價來看,朝鮮"葉錢"的價值要遠高於清朝"制錢",所以用白銀從中國購入銅錢,然後讓清朝制錢與朝鮮葉錢以相同的價格流通,比朝鮮自己鑄造銅錢更合算,因此一直以來皆有人主張通用清錢。朝鮮曾先後兩次移咨清朝禮部,請求允許從中國輸入銅錢,結果被禮部以《大清會典》禁止銅鐵出口等規定為由拒絕了。不過,在朝鮮內部,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亦不一致。讚成者認為銅錢可以與白銀一樣流通,且從義理上講,也應該在宗主國與藩屬國之間通用。而反對者則擔心,會因此弱化兩國的分別,引發事端,並擔心清朝會因此操縱朝鮮的貨幣權。然而,清朝並沒有認真思考過中國銅錢是否應該通用於藩屬國的問題,更沒有任何掌握朝鮮貨幣主導權的想法。所以,當大院君執政時期大量通用中國銅錢時,清朝對此反應麻木;而當高宗親政以後,下令革罷清錢時,清朝也覺與己無關。革罷的理由主要是,清錢流通導致朝鮮物價上漲。然而,清錢革罷,不僅未能阻止物價上漲,反而給朝鮮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導致財政更加困難,增加了朝鮮應對開港後局勢變化的難度。日本學者濱下武志說亞洲的"國際契機"不僅存在於"西勢東漸",而且還存在於中國與亞洲己經建立的各種關係,尤其是朝貢關係和朝貢貿易關係之中。但從朝鮮的清錢通用與革罷歷程看,如果說確實存在這種"國際契機",無論是中國還是朝鮮,當時對於這樣的國際契機也是缺乏自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