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熊遠報
Title
會館•遠距離貿易•商業網絡 : 以明清時期北京的歙縣會館爲考察綫索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7月, 第8卷第3期, 第464-473頁
Keyword
會館;白銀;貿易環境;商業網絡;交易成本
Abstract
摘要 : “會館”主要出現在16世紀中期以後的中國大都市與江南地區,以及長江、運河沿綫市鎮。這一現象與世界和東亞歷史上的共振——新航路開闢、美洲發現以及早期全球貿易活動的急速展開密切相關。16世紀30年代日本銀的飛躍性增產,與16世紀中後期中南美洲大型銀礦波托西(Potosi)等的開發,爲國際貿易提供了核心媒介——白銀;而白銀兼具中國流通貨幣特性,引發了中國包括區域內、跨地域、國際貿易在內的商業性革命。以白銀爲“震源”的全球規模的商業海嘯,以及東亞海域貿易的持續高潮,導致東亞地區的長期性社會膨脹。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形成與社會膨脹、活躍的商業流通相適應的社會環境與社會資本,以保證遠距離的人、錢、物、信息等移動的安全,以及質量、效率、交易信用和商業秩序。商人因此開始建立自己的、長期的、遠距離交易過程中的各種商業習慣與准制度化體系,以確保利益,應對風險,降低交易成本。設立會館,建立同鄉組織,成爲具開放性、社會關係可隨地緣圈擴展的現實選擇,其背景是大量背井離鄉的商人、流動人口的存在,以及以地緣商人群體爲核心的商業網絡的形成。北京的歙縣會館實在基礎設施、法律制度、信用、信息傳遞、安全保障系統不發達的明清時代,民間社會多樣性市場秩序化努力的一個象徵性存在,是徽州商人北方地區的多功能信息中心、社會關係和商業網絡的結合點,一個異地經商者的信用保障據點。它爲各種基於個人關係的商業交易,社會關係的交流、擴充、整合,提供了一個適宜的共同舞臺。 段落標題: 1. 北京的歙縣會館 2. 16世紀與在外會館的興起 3. 遠距離貿易與商業環境 附表: 1. 北京的歙縣會館資產以及增殖過程 附圖: 1. 會館平面圖(《重續歙縣會館錄》) 2. 會館的義莊平面圖(《重續歙縣會館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