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洪漢鼎
Title
詮釋學與傳統繼承問題 : 從馮友蘭的抽象繼承法講起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8年11月, 第8卷第4期, 第672-689頁
Keyword
詮釋學;傳統繼承;文化繼承;抽象的繼承;創造的繼承
Abstract
摘要 : 馮友蘭教授在1957年提出的“抽象繼承法”(傳統哲學命題的具體或特殊意義不可以繼承,衹可以繼承其抽象或普遍意義),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按照他的解釋,傳統哲學命題中的這種抽象或普遍意義,屬於語詞的字面意義,是普遍的超階級的,我們對傳統哲學的繼承衹能是這些普遍的超階級的和形式的東西。然而,所謂命題的抽象或普遍意義與具體或特殊意義,其實都是我們理解命題之後邏輯分析的結果,並不是在對命題的理解過程中產生的。由於我們每次理解都是根據自己的具體的歷史的意義而不是什麼抽象的普遍的意義,因爲沒有什麼與具體相脫離的所謂抽象的或普遍性的思想。經典作品的永恆魅力並不在於它具體超時間、超時代的不變價值,而在於它在以後時代中具有恆久有效的積極“力道”。我們在新的時代繼承傳統命題時,並不是繼承傳統命題的抽象的或普遍的意義,而是繼承傳統命題在新時代所表現的新的具體意義。所以,傳統繼承不是抽象的、形式的繼承,而是具體的、實質的繼承,這裏的繼承應是一種創造、創新的繼承;但是,對話的繼承,一種過去與現在、陌生與熟悉之間進行溝通和中介的繼承。有人把民族文化傳承與文化傳播區分開來,錯誤地認爲,民族文化重傳承,外來文化重借鑒。其實,文化傳承與文化交流是統一的。文化傳承應當與文化傳播和交流相結合。 段落標題: 1. 問題之緣起 2. 傳統繼承並非衹是抽象繼承 3. 傳統繼承的語言中介 4. 藝術轉化和文化傳承的中介:構成物及其意象性 5. 傳統繼承的本質就是佔有和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