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俞宣孟
Title
寫中國哲學史要“依傍”西方哲學嗎? : 兼評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觀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7年9月, 第7卷第3期, 第428-441頁
Keyword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依傍”;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Abstract
摘要 : 自1919年蔡元培提出編寫中國古代哲學史“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學史”後,中國哲學史的寫作沒有離開過對西方哲學“依傍”的路子。馮友蘭是在中國哲學建設方面用力最多、著作最豐的哲學家,他的工作清晰地反映了這種依傍的歷程。其實,這也是中國學者對西方哲學的理解由淺入深的過程。在20世紀30年代,馮友蘭寫作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時,還概括不了西方哲學的觀念,他的依傍始於西方哲學的分類,但在實際寫作中國哲學史時並沒有強行、也不可能對號入座。在《新編中國哲學史》的前六冊中,他依據黑格爾得出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是人類意識經過反思達到的“理論思維”,這就接觸到了他稱之爲“古今中外真正的哲學問題”——“普遍與特殊”的關係問題,試圖以此貫徹於中國哲學史之始終。在第七冊中,他接受了哲學是“概念遊戲”的說法,把金岳霖的《論道》和自己的“新理學”歸於此種性質的哲學。從哲學分類,到精神反思和理論思維,再到概念遊戲,所“依傍”對象的面貌越來越清晰,所指向的就是作爲西方哲學核心的“是論”(即所謂“本體論”)。“是論”是一個純粹概念邏輯構成的哲學原理體系,普遍與特殊的關係問題就出於西方哲學的“是論”。衹有當產生出與可感事物脫離的普遍概念時,普遍與特殊的關係纔是一個問題。其實質是,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是否有效。中國傳統哲學根本沒有形成那樣的普遍概念,不可能產生那樣哲學問題。馮友蘭卻把這個問題當做衡量哲學資格的標準,把中國哲學史上許多與之無關的觀念納入普遍與特殊關係的筐子,不免掩蓋和歪曲了那些概念的本意。他在“是論”的方向上接續中國哲學的發展,是生硬的,與傳統脫節的。其所顯示出來的不適,正說明“依傍”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國傳統學術的現代化,要求建設起中國自己的哲學史,而“依傍”或許是這項工程中不可迴避的一個階段。可以期待,越過這個階段後,真實面目的中國哲學史的面世,必定也是世界哲學觀念的更新。 段落標題: 1. 早期從哲學分類入手的“依傍” 2. 《中國哲學史新編》前六冊的“理論思維”問題 3. 《新編》第七冊增補的“概念遊戲”說 4. 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