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江寶釵
Title
中西書寫倫理的差異與衝突 : 以宋代爲中心的考察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20年4月30日, 第10卷第2期, 第216-229頁
Keyword
宋代;書寫倫理;櫽括;類應;沿襲;集句;仿擬;和體
Abstract
摘要 : 自孔子提出"述而不作"後,中國便建構起了中文書寫的兩個系統,即"整述"系統與"創作"系統。這兩者又可分爲"述學體"和"作學體",前者注重沿襲繼承,後者強調自作創新。在初始階段,兩者本來是對立分流的,但經過歷代發展,"述"與"作"逐漸合體,"創"與"襲"也逐步合一。而導致這個變化最關鍵的時代,就是宋王朝這三百二十年(960—1279)。這一時代,也被歷史研究者稱爲中國"近世"的開端。它不僅在經濟社會領域體現爲:以四大發明之首的印刷術爲主軸的工具與技術的精進,城市繁榮,民生富裕,教育普及;而且,伴隨着語錄、公案、詩話、筆記、小說等這些語體文創作的繁盛,市民文化興起,使得資本主義萌芽與文藝復興同時發生。但有趣的是,面對知識書寫倫理這一課題,中西方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向。在18世紀後發展出重視個體、自我的西方,依靠着資本主義的羽翼,爲了知識創新的利益,出現了"私有權"概念,並且逐漸發展爲嚴謹的書寫倫理規範。而在中國的宋代,卻反其道而行之。在集體共創、薪盡火傳的文化意識的基源上,發展出以摹寫、類應、沿襲爲方法的知識書寫創新,主張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同時,在纂修史籍、類書文字的過程中,創造了櫽括、用典、集句、仿擬、和體、遊戲等文學形態;並且在蘇東坡、黃庭堅、王安石這些代表人物的推動下,成爲詩法繩準,使得書寫規範一味向公共領域靠攏,"述學"的概念被"作學"所利用,"沿襲"即是"創新"的憑藉,由是而邁向"述""作"合體、"創""襲"同一,取得了公共財產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然而,這樣的書寫倫理與西方近現代的觀念是衝突的;因此,在當代,成爲推行西方學術規範於中文書寫時難以落實的原因。而要直接將西方的學術倫理硬加在中文書寫之上,首先應瞭解兩者的差異,釐清其中纏錯不清的問題,纔能有效建立一套適用於中文書寫、順應於中國文化意識的學術倫理。 段落標題: 1. 引言 2. 知識出版需求下的祖述沿襲 3. 櫽括、類應形態的述作踐履 4. 沿襲、櫽括取得詩法的正當性 5. 話語的遊戲精神與規範詩學 6.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