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楊春時
Title
從“現象學美學”到“審美現象學”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5年7月, 第5卷第3期, 第47-55頁
Keyword
缺席現象學;現象學美學;審美現象學;推定存在論;確定的存在論
Abstract
摘要 : 現象學在胡塞爾之後,從海德格爾的實存現象學開始,轉向了對存在意義的領會,最後確立了“缺席現象學”和“審美現象學”兩種形態;前者建立了推定存在論,後者作爲充實的現象學建立了確定的存在論。審美現象學最初的形態是現象學美學,最後發展爲審美現象學。運用現象學方法來獲取美的本質,進而建立起美學體系,是謂現象學美學。現象學美學必須證明一個自身存在的前提,那就是審美具有現象性,在審美體驗中纔能使美的本質呈現。這就要求對現象學進行改造。此外,現象學美學發現,美的本質具有形而上的性質,也就是美的本質與存在的本質相通。基於以上兩點,現象學美學逐漸向審美現象學轉化。所謂審美現象學,是把審美體驗作爲一種現象學方法,來獲取存在的意義。審美現象學改造了胡塞爾的先驗現象學。它不是所謂的“嚴格的科學”,而是以存在爲對象,旨在領會存在的意義,從而成爲哲學方法論;它以審美意識作爲還原後的“現象學剩餘”,以審美體驗來直觀對象的本質,使存在現身。審美現象學也不同於海德格爾以及他者哲學建立的缺席現象學。它解決了如何使存在由不在場變爲在場的問題,從而直接把握了存在。作爲一個“充實的現象學”,審美現象學彌補了缺席現象學的不足,直接領會了存在的意義——自由。在審美中,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都脫離了現實生存領域,進入了自由的生存方式——審美主體不再是現實自我,而成爲審美意識、審美個性;審美對象不再是死寂被動的現實世界,而是有生命、有靈性的審美世界。審美主體與審美對象之間失去了主客對立,審美主體超越了現實自我,不再對世界抱有佔有的欲望,不再把片面的價值觀和知識加之於世界;世界也不再以片面的獨立性抵制主體,而是互相交往,達到理解和同情,最後融爲一體。審美現象學克服了缺席現象學建立的推定存在論的不足,建立了確定的存在論,進而爲哲學本體論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段落標題: 1. “現象學”與“現象學美學” 2. 審美現象學的必然性 3. 審美現象學的可能性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