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 Author
- 楊春時
- Title
- 中國現象學:本體•方法•特性
- Journal Name
- 南國學術
- Pub. Info
- 2017年9月, 第7卷第3期, 第377-387頁
- Keyword
- 現象學;道;象;天人合一
- Abstract
- 摘要 : 現象學自德國胡塞爾創立以來,經過海德格爾等人的改造,由把握對象本質的“嚴格的科學”,轉化爲發現存在意義的哲學方法論。仔細觀察中國哲學的“天人合一”性,其實也具有現象學的本體論基礎:(1)中國哲學排除了實體本體論,認爲天道即人道,天道通人性,人可以把握“道”。(2)中國哲學認爲體用不二,本體與現象不隔,因此,“道”可以體現於現象中,人可以通過現象而悟“道”。(3)中國哲學認爲“道”作爲“象”而顯現,並被直接把握。可以說,中國哲學方法論即把握“道”的現象學。在儒家、道家的理念中,前者主張以“誠”來“體道”,認爲通過反省而獲致的純潔的道德體驗可以領會“道”,這就是所謂“盡心知性”說;後者則主張去除文明教化,回歸自然,即通過“致虛極,守靜篤”和“心齋”“坐忘”而“體道”。中國現象學還原“道”的步驟是:第一步:“懸擱”——致虛靜。通過排除日常觀念而達到純真意識。第二步,“現象還原”——取象。通過還原而成的純真意識,使“道”作爲“象”呈現。第三步,“本質直觀”——觀道。通過面對“象”(現象)的直觀,可以領會道的意義。中國現象學與西方不同之處有五:其一,胡塞爾開創的現象學屬於意識哲學;而中國現象學是基於“天人合一”的道論,屬於古典存在論哲學。其二,中國現象學不是科學認識論,而是要通達本體來把握“道”,也就是領會存在的意義。其三,西方現象學是主體性的,從先驗意識出發,認爲現象是意向性構成的對象;而中國現象學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是“我”與世界的會通,具有主體間性。其四,西方現象學與認識論相關,本質直觀排除了情感體驗;而中國現象學與價值論相關,通過情感體驗來把握倫理性的“道”。其五,中國哲學方法論是古典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歷史的局限。因此,它屬於古典現象學,而不是現代現象學。 段落標題: 1. 中國現象學的本體論根據 2. 中國現象學的方法 3. 中國現象學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