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Macau Periodical Index (澳門期刊論文索引)

Author
楊大春
Title
從“神話”到“物語”:話語演進中的人性
Journal Name
南國學術
Pub. Info
2017年11月30日, 第7卷第4期, 第652-665頁
Keyword
“神話”;“心語”;“物語”;話語;人性
Abstract
摘要 : 就像任何“話語”一樣,哲學“話語”包含了“誰說”“說什麼”和“如何說”三個維度。哲學的發展包含了從“神話”到“心語”進而到“物語”的演進,但歸根到底涉及人的命運,經歷了在“神”那裏談“人”、在“人”自身中談“人”以及在“物”中談“人”三大階段。作爲“人學”的哲學,在其歷史進程中分別以不同方式關注的是“人”的“神性”、“人”的“人性”和“人”的“物性”。“人”的“人性”有“觀念性”與“精神性”的區分,前者意味着“人”有向“物性”墮落的危險。描述“話語”的“物性”進程,意味着揭示“人性”從“神聖性”到“觀念性”、進而到“精神性”、最終到“物質性”的變遷。古代哲學是由“神話”構成的,“人”借助對“神諭”/“奧秘”的解讀“隱喻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追求“神聖”“崇高”“超越”“無限”“永恆”和“不朽”的,人之爲人因此在其“神聖性”。早期現代哲學是由“心語”構成的,無“身”的“心”“清楚分明地”“說”“內心的”“思想”/“觀念”,即人作爲“純粹意識”“說話”,人之爲人因此在其“觀念性”:他追求擺脫了“現實性”的“理想性”、克服了“物質性”的“觀念性”。後期現代哲學仍然是由“心語”構成的,具“身”的“心”“結結巴巴地”“說”“心外的”“實存”,即“人”在“處境意識”中“說話”,人之爲人因此在其“精神性”:他要求“理想”與“現實”、“物質性”與“觀念性”的統一。當代哲學宣佈“人死了”,這意味着不再有完全嚮往“神聖性”或“觀念性”的大“我”,也不再有要求“物質性”與“觀念性”相統一的小“我”,於是“物語”取代了“心語”,而人之爲人在其“物質性”。 段落標題: 1. “人學”與“話語” 2. 神話與人的神聖性 3. 心語與人的觀念性 4. 心語與人的精神性 5. 物語與人的物質性